
说到古时候,不知你的脑海里是浮现出古人钻木取火场景,还是长袍阔袖的礼仪,历史渊远留长,数不尽的故事值得我们去探讨,今天跟大家一起聊一聊古代车辆的轴承。比如它们是什么材料做的?其实这也得分时期,轴承作为车辆部件之一,在中国古籍中很早就有过记载。
公元前2000多年时,中国就已经出现了原始车辆,就是用多根圆木,上面放木板,木板上放重物,前面用人或者马拉动重物,另外一个人不断将圆木摆在地面上,这样就是最原始的木轮运输,人们通过这样运输发现,圆木越大就走的越快,后来就逐渐增加圆木的直径,接着就演变成轮子。
但是最早的车是以圆形木板为行走部件,非常简单,就是用一根木棍放在圆形木板的孔内,到了夏朝,就开始出现了有辐条的车轮,有了轮子自然就有轴承,而轴承也是木头制作,到了周朝时期,人们还知道用油脂作为轴承润滑剂使用。
因此随着时间的流逝,古代车辆也在不断变化,制作的轴承材料也在不断变化。
跨湖桥文化遗址曾经出土了一个木质陶轮底座,这个木质陶轮底座像一个铃铛,但是最高的部位有个凸起的小圆柱,这个就是用来转动的轴承,人们将一个转盘放在这个凸起的小圆柱上就可以转动,这就是最初轴承的原型。
而木头制作的轴承并非所有木头都可以作为材料,用于马车的木头大多采用的是“促榆树”的木头材料制成,这种木头产自东北地区,木质坚硬,是绝好的木头轴承材料。
其次还有蚬木做的轴承,现如今蚬木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做砧板的好材料,但是在古代却是做轴承的上好材料,其优点就是不弯曲,不开裂,耐水耐腐,硬如钢铁。
从出土的汉代金属轴瓦可以看出,轴承得到一定的改善,这是最原始的滑动轴承,也有木头和金属混合组成的滑动轴承,这样大大减小了车轮与车轴之间的摩擦,提高了转动速度,还延长了车轮的寿命。
到了元朝还出现了“滚柱轴承”,这是科学家郭守敬发明的“浑仪”上安装的轴承,其主要目的就是减少摩擦阻力,可以说是最原始的滚动轴承,但是那时候并没有运用到古代车辆上。
除了木头和铁制作的轴承,还有青铜制作的轴承,而最开始的车辆轴承制作也比较简单,首先车轴横于舆下,连接轮子中心的圆孔,车轮把木头用蒸汽蒸软做圆,装辐条提升结实程度,两个两轮车架上,中间再用一根竖轴连接,有安装转向装置。
很多发明都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无不让我们钦佩,在接受了良好教育,眼界宽广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钻研进取呢?时代的发展离不开创造,快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