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夹杂物作为独立相存在于轴承钢中,破坏了钢基体的连续性,加大了钢中组织的不均匀性,严重影响了钢的各种性能。例如,非金属夹杂物导致应力集中,引起疲劳断裂;数量多且分布不均匀的夹杂物会明显降低钢的塑性、韧性、焊接性以及耐腐蚀性;钢中呈网状存在的硫化物会造成热脆性。因此,夹杂物的数量和分布被认定是评定钢材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并且被列为优质钢和高级优质钢出厂的常规检测项目这一。
1轴承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来源分类
1.1 内生夹杂物
钢在冶炼过程中,脱氧反应会产生氧化物和硅酸盐等产物,若在钢液凝固前未浮出,将留在钢中。溶解在钢液中的氧、硫、氮等杂质元素在降温和凝固时,由于溶解度的降低,与其他元素结合以化合物形式从液相或固溶体中析出,最后留在钢锭中,它是金属在熔炼过程中形成的夹杂物。内生夹杂物分布比较均匀,颗粒也较小,正确的操作和合理的工艺措施可以减少其数量和改变其成分、大小和分布情况,但一般来说是不可避免的。
1.2 外来夹杂物
钢在冶炼和浇注过程中悬浮在钢液表面的炉渣,或由炼钢炉、出钢槽和钢包等内壁掉落的耐火材料或其他夹杂物在钢液凝固前未及时清除而留于钢中。它是金属在熔炼过程中与外界物质接触发生作用产生的夹杂物。如炉料表面的砂土和炉衬等与金属液作用,形成熔渣而滞留在金属中,其中也包括加入的熔剂。这类夹杂物一般外形不规则,尺寸比较大等,又称为粗夹杂。这类夹杂物通过正确的操作是可以避免的。
2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按化学成分分类
2.1 氧化物系夹杂
简单氧化物有FeO、Fe2O3、MnO、SiO2、Al2O3、MgO和Cu2O等。在铸钢中,当用硅铁或铝进行脱氧时,夹杂比较常见。在钢中常常以球形聚集呈颗粒状成串分布。复杂氧化物,包括尖晶石类夹杂物和各种钙的铝酸盐等以及钙的铝酸盐。硅酸盐夹杂也属于复杂氧化物夹杂,这类夹杂物有2FeO·SiO2(铁硅酸盐)、2MnO·SiO2(锰硅酸盐)和CaO·SiO2(钙硅盐)等。这类夹杂物在钢的凝固过程中,由于冷却速度较快,某些液态的硅酸盐来不及结晶,其全部或部分以玻璃态的形式保存于钢中。
2.2 硫化物系夹杂
主要是FeS、MnS和CaS等。由于低熔点的FeS易形成热脆,所以一般均要求钢中要含有一定量的锰,使硫与锰形成熔点较高的MnS而消除FeS的危害。因此钢中硫化物夹杂主要是MnS。
铸态钢中硫化物夹杂的形态通常分为3类:
①形态为球形,这种夹杂物通常出现在用硅铁脱氧不完全的钢中;
②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呈链状的极细的针状夹杂;
③呈块状,外形不规则,在过量铝脱氧时出现。
2.3 氮化物夹杂
当轴承钢中加入与氮亲和力较大的元素时形成AlN、TiN、ZrN和VN等氮化物。在出钢和浇铸过程中钢液与空气接触,氮化物的数量显著增加。
3按夹杂物的塑性变形能力分类
(1)脆性夹物
热加工时该类夹杂物形状和尺寸都不变化,但可能沿加工方向成串排列或呈点链状,属于这类夹杂物的有Al2O3和Cr2O3。
(2)塑性夹杂物
热变形时该类夹杂物具有良好范性,沿变形方向延伸成条带状。属于这类的有硫化物及含SiO2含量较低(40%~60%)的铁锰硅酸盐。
(3)球状不变性夹杂
铸态呈球状,热加工后保持球状不变,如SiO2及含SiO2较高(>70%)的硅酸盐。
(4)半塑性夹杂物
指各种复相的铝硅酸盐夹杂。基体铝硅酸盐有塑性,热加工时将产生塑性变形,但是其中包含着的析出相,如氧化铝等是脆性的,加工时仍保持原状或只是拉开距离。